东亚文化的气质,闽南文化的底蕴,这,就是美丽的泉州!

       我们邀您共阅经典,共品美文,来读一读闽南的故事,看一看泉州人的生活!文兴宫愿与您分享的是,这淡淡的对于家乡的爱和不忘的坚持的泉州人的本分。

       今日,共赏《世俗闽南•美好泉州》,来自泉州广播电视台陈柳桐。




泉州北石文兴宫董事会      

2014年4月1日           




世 俗 闽 南 · 美 好 泉 州


泉州广播电视台 陈柳桐




神佛

那一天,石埕前的指甲花烂漫开放。

外家嬷细细致致梳拢着发髻。木梳不时在浸满茶油的铁盒里蘸一下,再将一头青丝抹顺,光可鉴人。素馨花、山茶花,红红艳艳,插满一头。青布衫裤玄色布鞋,光鲜如新。

“真好看。”

她笑了。“囡啊,我们要去拜神佛。衣裳整洁是最基本的,更要一身正气,行事端正,‘敬意’是由里而外的。”

我似懂非懂。

大手抓小手,在不同的时节,外家嬷牵着我走遍街头巷尾大庙小寺,境主公田都元帅、天后宫妈祖娘、开元寺五方佛……见佛就拜、逢神便求。求的是一家和顺兴旺,老小平安幸福。积年累月,絮絮叨叨,和神佛诉说着生活和希望,像多年亲近的老朋友,老厝边。

这就是泉州人,和神祗共居。众神就在我们身边,满街都是圣人。泉州人信佛,更多是寄托美好的生活追求,借神佛的力量来规范道德约束行为,并不仗着仙佛的庇佑,谋不义行不仁。关帝庙前有副对联“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,公平正直入庙不拜无妨。”就是泉州人神佛观的最好写照。

不管何方神圣,摩尼教、犹太教、景教、印度教、伊斯兰教……,我们以平等、开放、包容的心态将他们一一接纳。坚守我们的传统,传承我们的规则和信仰。但我们从不排斥外来文化,践毁番邦文明。海上丝路繁盛时期,泉州有十余座清真寺、印度教庙,镌刻大卫之星的“抱鼓石”在德济门遗址出土;蒲寿庚,这个不拜偶像不食猪肉的阿拉伯后裔可以执掌泉州市舶司——全国最大的海关,府邸占据半个涂门街;宋元的番坊,泉州特有的享有治外法权的“租界”,番长以番家习俗和异国法规治理一方,重大案件和涉及泉州人的纠纷才交由泉州地方官裁决。

市井十洲人和平共处,多元文化兼容并蓄,这就是泉州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丝考察活动总协调人迪安博士说:“泉州是一个不同信仰不同民族文化交流、和平共处的城市。”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•安南特意到访此地,并说:“我们现在这个世界需要学习的,泉州人以前就做到了。”

讲古

那一夜,星星点缀着夜空,月娘躲在云里和我们捉迷藏。

一家老小在厝前石埕乘凉。外家公为众人簇拥,有众星捧月之势。“讲古了!讲古了!”孩子们兴奋地叫嚷。

老人摇着扇,开讲了。周公辅佐幼主,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。顾不得吃饭,顾不得洗头,只为了操持国家大事,只为了不负武王重托。忠心为国,为民族,这个“忠”字,是咱中国人的根本。我点点头,那是心中种下的最早的爱国种子。后来年岁渐长,读书上学,领会和延伸了爱国主义的内涵,却也忘不了闽南大家长的第一课。

韩信拜帅,不说他英姿勃发,单说他衣锦还乡,千金谢漂母,以报一饭之恩。落魄时他人的一点点善意和帮助,谨记在怀。食人一口,报人一斗,咱厝人都这么说。何况当初韩信有诺在先,言明要报答恩人,当言而有信。外家公还说,做人的道理还应该是积德行善,不贪图名利,不求回报,像漂母一样。

远有老莱彩衣娱亲,木兰替父从军,近有咱泉州西街朱鉴夫妻,竭诚尽孝,感动天地,留下一块“孝感动天”的石牌坊,一个孝感巷的故事。闽南的家风,“孝”字代代相传,莫可忘。

外家公说关帝爷忠勇义气,人神敬仰,鬼怪畏惧。关帝爷镇守泉州,因而泉州是福地,总是台风过来就拐弯,瘟神无法施魔爪。泉州人豪爽义气、爱拼敢赢,下南洋过番,到北边闯荡,总是“义”字当头,爱财而取之有道。今天世界各地,太阳照到的地方、海水流到的地方都有咱厝人打拼的业绩,创一番天地的传说。

外家公又常叫我们念《劝世文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三字经》,“仁义礼智兼忠信,礼乐传家世代馨”,“公平正直无私曲,贻谋远绍振家风”。“先要敬人人敬我,淡淡相交有久长”,“尺璧非宝,光阴是竞”,“亲师友,习礼仪”,“人不学,不如物”。在反复诵读中,身心一次次被涤荡、洗洁,又见诸多先辈前人行事做人的点滴,识的礼数就越来越多,辨的事理也越来越清晰。

中国传统文化秩序和民间生活观念,就这样在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口口相传的流转中,在这片闽南乡土存留着,生长开。

花灯

那个元宵,古城火树银花,人如潮,灯如星。

欢呼雀跃、手舞足蹈、心花怒放,不知该用什么辞藻形容那时的我了。因为大舅巧手描画、编织的兔子灯、莲花灯完工了。我拖着兔子灯,姐提着莲花灯,大舅带我们游街去。

骑楼下,灯影里,大舅一如白天俊美秀朗。泉南化女,泉州男子俊气,兴化女子姣美。大舅是个美男子,还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。一手好字飘若浮云,下笔文章字字珠玑,更吹得好笛子。入夜,他轻捧横笛,笛声嘹亮悠扬,直吹得柳梢月色与屋角檐瓦都敞亮了,把众人的心境都打开了。

大舅在学校教书,清贫度日,一屋子的书相伴。后来当了校长,还是一样平平淡淡生活。读书上进是顶顶重要的,他每每教育弟弟和妹妹们。每夜,批改学生作业后,总要督促弟妹们功课。弟弟妹妹们也争气,最远的考到了北大。

不要美女不要富二代,大舅娶了个贤良勤朴的女子。大妗侍奉婆婆,友爱弟妹,一家和和美美。然而人生常有不如意,天公爸也有不开眼的时候。那一次,还没过七夕节,大舅病殁了。

外家嬷卧床不起,粒米不进。看着消瘦得不成人形的阿母,大妗、姨姨、舅舅们不知所措。就在“头七”后,清晨公鸡啼叫,外家嬷一如既往起床了,神色平静,劈材起灶,淘米做饭,焖油饭,搓园子,买“七娘妈轿”,准备过节事宜。

生活在继续,无论多大的苦难多无奈的世事,闽南人没有抱怨,不走偏激路,坚强地熬过去,坚韧地存活。这个七夕节,我们如往常平静美好。

        情理平正,世俗美好,这就是我们的家——泉州。








闽ICP备13011985号-1   ©Copyright 2010-2013   泉郡北石文兴宫官方网站
泉州北石启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www.bsqiyun.com
E-mail:bsqy_culture@163.com       QQ:307791921       Tel:22955052/18060019200
建议使用 IE7.0及以上浏览器 1024*768及以上分辨率浏览